聖安多尼堂

澳門三大古老聖堂之一,創建於 1558 至 1560 年間。
聖安多尼堂初建於 1560 年,原是用茅草和竹棚搭建而成的。直至 1638 年,方改以石頭重新興建。 其後在 1810 年和 1874 年進行過兩次重修,1930 年才形成今日的外觀和規模。因當時只有三間聖 堂(聖安多尼堂、聖老楞佐堂、望德堂),很多澳門人及葡國人也因而選擇在聖安多尼堂舉行婚禮, 由於外國婚禮多數以鮮花裝飾,故聖堂時常出現一片花海,因此華人亦稱之為「花王堂」,聖安多尼 成為了「婚姻主保」。
聖安多尼堂雖屢遭多次火劫。在 1874 年 9 月 22 日甲戌風災,聖堂被雷電擊中起火,但其火光卻引 導了海上的居民上岸而得救,故教堂每年都會慶祝「天災節」,以紀念這事跡。
光緒二十九年(1903),若瑟‧戈美先生成立「聖安多尼濟貧麵包慈善機構」,戈美神父不僅在澳門 分發稻米,同時向中國大陸的各傳道會贈米。聖安多尼堂慶祝濟貧會成立記念,於每年 9 月亦安排 一天派發聖人麵包。
花王堂區白鴿巢前地周邊為葡萄牙人在澳門最早的居住區,人口多為留守看的老人居多,時至今 日,每周主日彌撒亦聚集了不少年長的教友。1984 年聖安多尼堂頤老之家成立,為該區的長者服務。
聖堂側面的小聖堂內有三座聖像,從左至右分別為聖金大健、聖安多尼及聖女瑪大肋納嘉諾撒。
-聖安多尼(St. Antony of Padua)由聖像可見,聖安多尼右手拿著面包(派發給窮人),左手抱著小 耶穌(他熱愛閱讀聖經)。聖人出生於葡國里斯本的一個貴族家庭,安多尼入修會前是英姿煥發的騎 士,以出類拔萃的馬術贏得國王的讚賞,然而他卻放棄一切,決定獻身給天主,成為修士。聖安多 尼以聖言當利劍,擊退異端,保護窮人,他的講道觸動人心,被稱為「聖經的活庫」。安多尼死後不 到一年就被冊封為聖人,聖安多尼不僅是失物主保,亦是宣講者的主保,窮人主保,航海者及悔改 者的主保。
-聖金大健,金大建神父於 15 歲時領洗,金神父曾在澳門修讀神學。他於 1845 年在上海祝聖成為首 位韓國籍神父,同年 10 月返回韓國傳教。1846 年 9 月 15 日被斬首殉教,他在朝鮮王朝統治期間因 傳播福音而遭逮捕和迫害,是首位韓國殉教神父,當時他只有 25 歲。
-聖女瑪大肋納嘉諾撒,同治十二年(1873 年),「嘉諾撒仁愛女修會」修女抵達澳門,並在炮台山 附近的一間房子居住下來,為澳門貧窮人家的女孩子提供教育服務。
介紹聖髑是什麼事?狹義而言,聖髑是聖人的遺骸:廣義而言,聖髑還包括聖人觸及的任何物品。 就像我們保留已故家人的珍貴遺物一樣,教會一直保藏著殉道者和聖人的聖髑。透過「敬禮」(非朝 拜)聖髑,我們為聖人虔敬的生活感謝上主,並祈求恩寵效法他們。我們也可以請聖人為我們、他 人和我們的特殊意向上主祈求。
小堂內有聖金大建的聖髑,請同學們找一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