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教座堂(又名聖母誕辰堂)

坐落於澳門市中心,世遺景點之一,1553 年,葡萄牙人得明朝政府允許於澳門上岸,及後 1576 年,教宗額我略十三世下詔,建立澳門教區。其管轄範圍包括澳門、中國、朝鮮、日本及各臨近海 島。賈耐勞(Carneiro)主教為首任署理主教,領導教區及遠東教務。
教區成立時,該詔書立望德聖母堂為主教座堂。後來,因為其過於偏遠不便,又接近麻風病院,不宜做主教座堂,故在城內另覓地方,即目前俗稱“大堂”的現址,興建一座聖堂為主教座堂。
「大堂」毀於 1836 年的颱風,修復期間,使用毗鄰的玫瑰聖母堂暫代。後來又經 1850 年、1938 年的 數次翻新和擴建,終建成今天的外觀。因屬管理教區事務的中心,被當地人們稱為“大堂”,因無論 面積及地位它都是「大」的,大堂門前的十字架有 170 多年的歴史,前身是一個墓園,大部份天主 教徒去世後都選擇安葬於這裡。
聖堂入口左邊聖洗室,以前無論成人或嬰兒領洗都在這裏。旁邊有三瓶聖油,三瓶聖油分別為慕道聖油、至聖聖油、病人聖油,每年 復活節前的聖周三由主教祝聖。
正祭台上半圓的是聖母聖嬰,是聖母誕辰堂的主保,圍繞著祭台的是耶穌十二宗徒彩繪玻璃,由右 至右分別是保祿、伯多祿、瑪竇、多默、雅各伯(大)、西滿、若望、安得肋、斐理伯、巴爾多祿 茂、達陡及雅各伯(小)。
Cathedral 拉丁文意思為 Seat,即主教的座位,面向正祭台左手邊紅色椅。所以叫「主教座堂」。
「大堂」之內的兩個側祭台及四個側堂,聖體小堂,祭台中間有聖體皓光,供朝拜聖體用。右側的祭台放有慈悲耶穌聖像。逢周五會打開。
四百多年來,澳門天主教區雖然歷盡千難萬苦,但仍然堅持在遠東為傳播福音而努力工作。他們的 決心可以用主教公署門前地上的船形圖案和句子來表示,“DUC INALTUM”,其拉丁文原意就是, “划到深處”,這是耶穌的呼喚,也使他們永遠向前的座右銘。
聖堂內放置了十字架聖木,每年的 9 月 14 日,天主教會都會慶祝光榮十字聖架慶日。耶穌被釘十字 架的「十字架聖木」——十字架真木(The True Cross)——是基督信仰中最著名的聖髑之一,亦是聖髑 中最宏偉、最珍貴的。在眾多聖髑中,基督信徒須應下跪的,就只有十字架聖木。
介紹聖髑是什麼事?狹義而言,聖髑是聖人的遺骸:廣義而言,聖髑還包括聖人觸及的任何物品。 就像我們保留已故家人的珍貴遺物一樣,教會一直保藏著殉道者和聖人的聖髑。透過「敬禮」(非朝 拜)聖髑,我們為聖人虔敬的生活感謝上主,並祈求恩寵效法他們。我們也可以請聖人為我們、他 人和我們的特殊意向上主祈求。